在来bat365中文官网登录入口任职前的2014年7月,无意中看到一则短消息,“(陇县)城关镇穆家寨村组织全体村组干部和部分党员前往耀先村悼念著名畜牧学家刘荫武教授,缅怀刘教授生平事迹及艰苦奋斗发展奶山羊的艰辛历程。”当时就为之感动。到bat365中文官网登录入口工作后,更进一步体会到,刘荫武教授为中国的奶山羊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了解到当年他在陇县耀先村成立“生态农业试验点”攻关团队为当地奶山羊养殖和农民致富付出了智慧和心血。在刘荫武教授去世后,当地村民主动要求把他的骨灰葬在耀先村。
今年是刘荫武教授诞辰100周年,我们缅怀刘荫武教授为中国畜牧业发展、为教育事业、为扶贫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学习刘荫武教授爱国报国的精神、矢志不移的追求、心系民生的情怀和忠诚教育的执著,并以刘老为榜样,勤奋工作、努力学习,为我国畜牧业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一、刘荫武教授爱国报国的精神。1934年,从天津扶轮中学毕业的刘阴武在“科学救国”、“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下,东渡日本,到北海道帝国大学学习畜牧学。期间,正值东北三省沦陷,他亲身感受到了那种对中华民族歧视所带来的屈辱,不断地激发他为祖国做成一件事业,强我民族和国家的愿望。在日本的畜牧场里实习,每当他看到樱花树下一群群健壮活泼的种畜时,便渴望自己的国家有一天也能有这么好的种畜群,让同胞们也都能吃上牛、羊奶,成为强盛的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毅然辍学回国,来到西北农学院继续学习畜牧,并在毕业后担任学校教学实验农场的畜牧场技师。当时他暗下决心,办好畜牧场,实现报国强国的志向。
二、刘荫武教授矢志不移的追求。抗日战争爆发不久,一群约30多头的瑞士莎能奶山羊,从河北定县辗转落户西农畜牧场。当时畜牧场经费没有着落,饲料没有保障,技术管理粗放,仅有几头牛和两头猪,这群瑞士莎能奶山羊是最大的畜群。初到畜牧场的刘荫武面对这群退化严重的奶山羊,决心要让在国外被称为“贫民的奶牛”的奶山羊在中国土地上扎根。他和畜牧场仅有的2名工人一起喂羊、挤奶、清理羊圈并记录数据。靠卖奶买饲料,使羊群保存了下来。经过20多年小群体闭锁纯种选育成功“西农莎能奶山羊”,其生产性能超过了它的原产地瑞士的原种奶山羊,年产奶量提高了15%-30%。
刘荫武教授对奶山羊的感情是特殊的。他在给当时的同事曹光荣老师的信中写到“我每次出门时间稍长就不禁想念你们,想念这块土地,想念这群羊”。就是在刘荫武教授身患胃癌住院期间,他对前往医院看望他的同事说“我心里啥都不牵挂,就是忘不了我的那群羊”。难怪曾经蹲点指导过的群众说他“心里想着羊,会上讲着羊,进村入户看着羊,东奔西跑都为羊”。就是在弥留之际,刘荫武教授还在病房用录音机录下了自己对奶山羊科研、推广的设想。希望“当世界没有我的时候,我还能留下一点东西,为人民做出自己最后的一点贡献”。
三、刘荫武教授心系民生的情怀。1983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刘荫武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提议,随着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人们的膳食构成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蛋白质量少,品质差。我国要解决全民性的蛋白质营养,不仅要选取品质好的蛋白质,而且必须是易于取得,生产成本低廉,来源广泛。牛、羊是草食动物,易饲养,产奶成本低,又能提供优质蛋白质——奶,应大力发展牛、羊养殖业。他的意见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带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托,刘荫武教授走进农家小院、走进羊场、走进乳品厂的一个个车间指导生产。
1986年,刘荫武教授被陇县人民政府聘为农业生产顾问,他带领专家学者,深入陇县南北山区,扎进荒山沟壑,渴了就喝山旮旯里的水,饿了就吃冷洋芋,对畜牧产业发展进行全面调研,对陇县莎能奶山羊基地建设进行了整体规划设计。1987年-1989年连续三年驻耀先村包抓了试验示范基地以奶山羊为主的各项工作。1988年刘荫武教授多次奔波协商、联系物资,为耀先村架设了高压线路,全村通了电,结束了无电的历史。
四、刘荫武教授忠诚教育的执著。刘荫武教授执教50年,一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他先后从事教学畜牧场经营管理、家畜饲养学等课程的教学和研究生培养,他注重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把教学、科研与推广紧密结合,在生产中教,在生产中学。他关心学生和青年教师的成长,业务上对他们严苛要求,生活上亲切关怀,人格上谆谆教诲。如今,他培养的学生分布在世界各地的高校、研究院所及畜牧行业,继续着他的奶山羊事业。
今天,我们纪念这位我国著名的畜牧学家、奶山羊专家、劳动模范,就是要以刘荫武教授为榜样,弘扬老一辈科学家的优良传统,传承老一辈科学家留下的精神财富,激励后人在科学的道路上不畏艰难,奋发进取,为畜牧事业发展和国家、民族强盛不断做出新的贡献。